我校在洛阳市创卫工作中受表彰
近日从瀍河区委、区政府传来喜讯,我校在2007年洛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中,成绩突出,被瀍河区委、区政府通报表彰。
—— 新闻背景 ——
十一载挥洒汗水终有成,十一载矢志不移硕果丰
洛阳市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日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已正式下发了《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河南省洛阳市为“国家卫生城市”的决定》。11年来,洛阳市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创卫工作终于结出了喜人的成果。
全国爱卫会《决定》指出,多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载体,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环境卫生面貌,加强了卫生防病工作,提高了群众文明卫生意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整体卫生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经研究,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洛阳市为“国家卫生城市”。
河南省政府对洛阳市进行了通报表彰,省政府的表彰通报指出:“洛阳市自2007年3月1日正式申报以来,先后一次性顺利通过了全国爱卫会的暗访调研、技术评估、考核鉴定和社会公示。”通报指出,洛阳市是我国新的《国家卫生城市考核命名和监督管理办法》颁布后第一个申报并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的城市。
在谈到创卫取得的成效时,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指出,洛阳市有效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优化了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解决了许多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凝聚了民心,检验、锻炼了一大批干部,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了洛阳的城市精神。创卫中所凝聚和体现的精神,是勇创一流、昂扬向上的争先精神,是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是不怕吃苦、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是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实干精神,是顾全大局、团结奋战的团队精神。这些精神,已经成为洛阳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卫提升了洛阳城市形象 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是洛阳市城市形象与品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给洛阳市市民生活带来了一系列方便与舒心。如今的洛河两岸河水潺潺,碧波荡漾,绿树成阴,绿草覆地,路更宽了,绿更浓了,天更蓝了,城市更美了。洛阳市市民深切地感受到了生活变美了,深刻地感受到了创卫以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任何小事,都是政府需要为老百姓服务的大事,洛阳市委、市政府着力处理好事关群众工作、生活、健康的每一件事,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特别是公厕免费开放、旱厕改造、绿化亮化、垃圾袋装化、背街小巷道路硬化、餐具集中消毒、市容市貌整洁、河渠改造、大气污染治理、公卫体系建设、传染病防治十一项惠民措施的落实,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受到了老百姓的赞扬。
“中兴街有臭水坑,一坑污水不卫生,夏天蚊蝇满天飞,我街群众多烦恼……自从工人来修坑,苍蝇蚊子一扫净,如果游人来看坑,不见臭水见草坪,祝愿创卫能成功,这是我们心中声。”这首顺口溜的题目叫《臭坑变草坪》,是前不久洛阳市老城区中兴街孟坑改造工程进行验收时,居民们推举80岁的方发酉老人写的,它表达了洛阳市市民努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心愿。
多年来,在国家和省爱卫会的关心指导下,洛阳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城市环卫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城市居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提高,工作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和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先后于1990年、1992年、1995年全国第一、二、三次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1999年全国第四次卫生城市检查评比中,又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同时,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洛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卫工作,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洪昌经常到城区检查创卫工作,现场解决问题,市四大班子其他领导也经常深入创建一线检查督导,市政府每年都制定严格的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各城区、各部门采取领导包路段、包社区、包单位的网络化管理办法,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实行群创、群建、群管制度,保证创卫工作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强力实施九大工程 推动创卫工作深入开展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洛阳市是从1996年9月开始的。多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坚持按照“政府组织、分级负责、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方针,从改善城市环境,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入手,着力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大卫生问题,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实施了九大工程,还着力解决硬件建设不到位的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全面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使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畅通工程。“十五”期间,洛阳市委、市政府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396亿元,其中旧城改造投资216亿元,新区开发投资180亿元。自2001年起,实施了7批193项畅通重点工程,先后对王城大道、南昌路、定鼎南路、建设路、龙门大道、九都路等140多条道路、311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扩建。目前,洛阳市已建成道路538条(主次干道219条,支路及背街小巷319条),总里程559.19公里,总面积1971.21万平方米。
绿化亮化工程。洛阳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充分发动群众,筹资7.6亿元,在省道、国道两侧,建设生态防护林带,在城郊外围丘岭坡地开辟分布于城市四周的块状绿地,以周山、龙门山、上清宫、小浪底等为义务植树基地,完成通道绿化2100公里,形成了城市周边生态防护林带(块)网,原本黄土裸露的荒山,如今柳绿花红,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投资1.2亿元,在洛河之滨建成了全长15.5公里,总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含水面),水面宽度达600米—800米的洛浦公园。两岸种植乔木200个品种逾40万株,牡丹30余个品种20余万株,绿地230万平方米,14个历史文化广场,是省内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开放公园。昔日荒芜的洛河滩,现已变得碧水连天,芳草铺地,杨柳成阴,空气清新。目前,洛阳城区有公园、游园、广场、街头绿地60余处,单位、社区、城中村小型绿地游园星罗棋布,为广大人民群众休闲提供了场所。2006年城市主干道亮灯率达99.8%,次干道支路和背街小巷亮灯率达到98%。亮化扮靓了洛阳。
河渠治理工程。以往瀍河、秦岭防洪渠、大明渠垃圾满坡,臭水横流,群众反映强烈。洛阳市委、市政府把整治工程看做是创卫的民心工程,投资8800万元,对全长16730米的“一河两渠”进行了综合整治。全线共铺设截污管道8632米,清除河道内垃圾、淤泥约35万立方米,新修挡墙护砌19200立方米,新建防汛道路1800米,形成绿地16万平方米。如今,流经洛阳市的四个水系(伊河、洛河、瀍河、涧河),三条渠(秦岭防洪渠、中州渠、大明渠)已全部治理完毕,治理后的河渠水质清澈,道路畅通,绿草如茵,在市区形成了185亩水面和260万平方米的绿地,昔日的“污水河”、“龙须沟”已成为市民和中外游客生活、休闲的好去处,形成了“水在城中流,楼在水中映”的美妙景观。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1.4亿元,洛阳市建设了盘龙冢和张落坪两个无害化垃圾处理场。2001年,投资2.56亿元建成使用了涧西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30万吨,现一期日处理污水20万吨;2006年,投资3.5亿元启用了日处理污水20万吨的瀍东污水处理厂。另分别投入1300万元和1155万元,建成了日处理污水2万吨的涧河污水处理厂及定鼎门污水处理厂,现一期均处理1万吨污水。
建成垃圾中转站119座、水冲公厕396座,将2700余座公(户)旱厕全部改为水冲式厕所,从2006年6月1日起,洛阳市城区342座水冲公厕全部免费对外开放。还在全市建立了24个集装箱式垃圾中转站(箱),城市区果皮箱数量达9000多个,全市运输车辆全部加盖,实现了垃圾密闭运输。2004年起洛阳市开通了“12319”城建服务热线电话,年受理群众投诉和建议2.7万多条。
蓝天工程。洛阳市委、市政府自2003年起,每年拿出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相继开展了“飓风行动”、“二次风暴”、“三次战役”等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取缔市区划定范围内的手烧锅253家,集中对城市区饮食服务企业进行了清洁能源改造。洛阳市2007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7天,较上年303天多出4天,这是洛阳有空气质量日报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新区开发建设工程。目前,洛阳新区共开工各类工程400项,完成投资76亿元,建成道路52条83公里,同步配套了水、电、气、热、通讯等基础设施。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一期、南湖彩色音乐喷泉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竣工开放,新区体育中心、歌剧院主体完工。目前,新区道路四通八达、洛浦公园、王城大道、音乐喷泉已成为洛阳市新的标志性景观。
洛阳市还先后实施了全民健康教育工程、病媒生物防制工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程,在全市市民中相继组织开展了“相约健康社区行”、“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健康教育进万家”等活动。
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建成了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新建了洛阳市卫生监督中心12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2005年10月进入办公。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成市、县、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紧急救援、妇幼保健、血液安全管理服务“三横五纵”公共卫生体系网络,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洛阳市中心血站硬件建设过硬,基础设施建设全国一流,临床用血率先在全国实现100%来自无偿献血,1995年、1999年、2001年、2004年连续四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群创、群建、群管 促使创卫工作迈上新台阶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目前全国开展的系列创建活动中,标准涉及领域广,考核命名程序严,考核周期长,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洛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市政府成立了郭洪昌市长任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长高凌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中阳,副市长丁福浩,市长助理张政等任副主任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市形成了完善的爱国卫生工作网络。爱国卫生月活动已连续开展了18年。每年年初,市政府都与各区政府和有关委局签订目标责任书,进行督导检查,形成了爱国卫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事事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按照国家颁布的新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洛阳市的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病媒生物防制、社区和单位卫生、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卫生等工作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2003年至2007年,洛阳市共创省级卫生单位450个、市级卫生单位546个。目前在全市已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2个,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目前,洛阳市的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6%、82%,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22%,超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城市建成区全部取消了烟草广告;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8%,人均公共绿地率达到9.9平方米;全年API<100的天数达到307天,占全年天数的84%,高出国家标准14个百分点;五年来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本市居民对卫生状况的满意率达92%。2007年2月被河南省爱卫会命名为“巩固灭鼠、灭蟑、灭蚊先进城区”称号,灭蝇也控制在国家标准的三倍以内。
结合纪念开展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和第19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洛阳市政府动员全市人民开展了三次义务劳动,每次出动市民达20万人以上。并将每月第三周的星期六定为全民义务劳动日并长期坚持。
在创卫工作中,洛阳市先后投资682.7亿元资金,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吸引了外资,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724家外商在洛投资,投资总额达46亿美元。2007年,洛阳市完成生产总值1595.5亿元,同比增长16%,全部财政收入223.4亿元,同比增长44.6%,洛阳正朝着全面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目标大步迈进。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卫工作,洛阳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已经成为洛阳市650万河洛儿女的共同意愿,洛阳人民将通过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构建和谐洛阳,为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而努力奋斗。 (来源:新华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