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胡伯尔“传经”中国高中生
不能局限于学校所学应多多涉猎
9月7日,对于北京四中的220名优秀高中生和20名初中生来说,称得上是个“醍醐灌顶”的日子。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胡伯尔博士来到学校,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与学习心得。胡伯尔是来参加“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北京四中是此次论坛指定的唯一一所诺贝尔奖得主演讲的中学。
今年69岁的胡伯尔是德国著名生物化学家,1988年因他在“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一课题上的开创性成果,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不能局限于学校所学
“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所学,应该多多涉猎,多加强自我的学习。”胡伯尔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为在场的两百多名学生提出学习的建议。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胡伯尔可以说是“半路出家”。10岁的胡伯尔上的是城里一所语言学校,学校主要教授古代语言,比如拉丁语、希腊语等。进入大学以后,因为学校开设化学课,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化学,并且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门学科。
胡伯尔自己买了很多有关的书,开始自学并按照书上所说试着做实验。一旦有了对专业重新选择的机会,他就毫不犹豫地选了化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很快,他的化学成绩不仅超过了同学,后来到了老师都无法解答他的问题的程度,因此老师让他走开,因为他在那儿对课堂造成了影响。他只好通过自学开始对化学的探索,并坚持做实验,最终取得成功。
枯燥研究更需要激情
“科学研究领域的选择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爱好、投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还要有坚持的决心和恒心。”当有学生提出“如何在如此枯燥的领域坚持研究,从不放弃”的问题时,胡伯尔这样回答。
胡伯尔在演讲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因为研究的课题需要很精密的显微镜、计算机等,但当时条件所限,这些仪器和设备都不是那么充足,他的很多工作都是通过手工完成,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实验,付出更多倍的努力。但艰苦的环境和不断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放弃,因为他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抱有激情,并以决心和恒心坚持下来,终于让他得到回报。
科学家应诚意服务社会
“身为科学家,我们可以做点事来影响政治家。科学家必须有颗正直的心,有服务社会的诚意。”胡伯尔说此番话是因为自己的童年深受战争之苦,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推进世界和平,造福人类。
胡伯尔出生仅一年多,二战就爆发了,呼啸的飞机炮弹、争相逃命的人群、纳粹的暴行、物质的极度缺乏,成了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战后的日子也是很艰难的,人们只能居住在收容所里,食物稀缺。因为战争,学校都关闭了。直到10岁战争结束,学校陆续重新开放,他才上了学。
胡伯尔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更偏向于能直接造福人类的学科,把自己的研究与服务社会联系起来,比如,如何运用生物科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治疗人类的疾病。胡伯尔还建立了两家公司,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生产出来,等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8日第2版
9月7日,对于北京四中的220名优秀高中生和20名初中生来说,称得上是个“醍醐灌顶”的日子。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胡伯尔博士来到学校,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成长与学习心得。胡伯尔是来参加“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的,北京四中是此次论坛指定的唯一一所诺贝尔奖得主演讲的中学。
今年69岁的胡伯尔是德国著名生物化学家,1988年因他在“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一课题上的开创性成果,与另外两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不能局限于学校所学
“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所学,应该多多涉猎,多加强自我的学习。”胡伯尔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为在场的两百多名学生提出学习的建议。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胡伯尔可以说是“半路出家”。10岁的胡伯尔上的是城里一所语言学校,学校主要教授古代语言,比如拉丁语、希腊语等。进入大学以后,因为学校开设化学课,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化学,并且义无反顾地爱上了这门学科。
胡伯尔自己买了很多有关的书,开始自学并按照书上所说试着做实验。一旦有了对专业重新选择的机会,他就毫不犹豫地选了化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很快,他的化学成绩不仅超过了同学,后来到了老师都无法解答他的问题的程度,因此老师让他走开,因为他在那儿对课堂造成了影响。他只好通过自学开始对化学的探索,并坚持做实验,最终取得成功。
枯燥研究更需要激情
“科学研究领域的选择首先要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爱好、投入工作的热情和激情,还要有坚持的决心和恒心。”当有学生提出“如何在如此枯燥的领域坚持研究,从不放弃”的问题时,胡伯尔这样回答。
胡伯尔在演讲中说,上个世纪60年代,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因为研究的课题需要很精密的显微镜、计算机等,但当时条件所限,这些仪器和设备都不是那么充足,他的很多工作都是通过手工完成,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实验,付出更多倍的努力。但艰苦的环境和不断的失败并没有让他放弃,因为他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抱有激情,并以决心和恒心坚持下来,终于让他得到回报。
科学家应诚意服务社会
“身为科学家,我们可以做点事来影响政治家。科学家必须有颗正直的心,有服务社会的诚意。”胡伯尔说此番话是因为自己的童年深受战争之苦,他希望自己的研究能推进世界和平,造福人类。
胡伯尔出生仅一年多,二战就爆发了,呼啸的飞机炮弹、争相逃命的人群、纳粹的暴行、物质的极度缺乏,成了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战后的日子也是很艰难的,人们只能居住在收容所里,食物稀缺。因为战争,学校都关闭了。直到10岁战争结束,学校陆续重新开放,他才上了学。
胡伯尔坦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更偏向于能直接造福人类的学科,把自己的研究与服务社会联系起来,比如,如何运用生物科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治疗人类的疾病。胡伯尔还建立了两家公司,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生产出来,等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8日第2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