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文明风采”竞赛举办三届深受师生欢迎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万余名中职学生广泛参与,指导教师超过5000人,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日前结束。从2004年至今,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一项常规工作,这项赛事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深受中职学校师生的欢迎。
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很多职校教师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学生的职业观、人生观正朝着可喜的方向变化,学校的校风、学风更加积极向上了。一项竞赛活动为何能在中职学校产生这样好的效果?
贴近职校学生学习生活
“我爱我的专业”、“创业之星”、“我身边的诚信”征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生活”摄影,从“文明风采”竞赛各项活动的题目中,也能看出些许端倪——竞赛内容是职校学生所关心的,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适应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活动形式又能直接和德育课教学及德育活动结合在一起,主观和客观条件都具备,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高涨。教师们反映,在竞赛活动中,全校出现了一派纷繁忙碌的景象:校园里,学生们把镜头对准每一个角落;黑板上,到处写满了有关文明礼貌的文章;图书室里,查阅资料的学生络绎不绝。
据竞赛组委会统计显示,3年中,竞赛参与面逐年递增,第三届参赛校分布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赛学生由第一届的6000余人增至1.1万多人,指导教师增加到5300多人。在评选标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获奖作品比例由首届的55.08%增加到第三届的61.7%,荣获集体奖的学校由87所增加到110所。
多数参赛学校在组织本校全体学生参加活动的基础上,选拔出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竞赛,因此,实际参加活动的学生数、教师数和作品数远远多于直接参加全国竞赛的数量。像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三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120名学生创作了4700件参赛作品,学校精选了15件作品参加全国竞赛。
竞赛成为实施德育载体
在参赛过程中,很多学校都意识到,“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不是一项单纯的比赛,而是要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从而达到育人目的,它其实是一项德育实践活动。为此,在“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职业理想”的主题下,参赛学校都把竞赛活动作为实施德育的载体。许多获集体奖的学校在新学年开学初,至少在寒假前,就启动此项常规德育活动,并努力做到“三结合、三落实、三到位”。“三结合”,即“文明风采”竞赛与日常教育教学结合、与多种德育活动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三落实”即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活动落实;“三到位”即宣传到位、指导到位、表彰到位,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搭建起提高活动质量的“路和桥”。
“职业生活”摄影比赛是浙江贸易经济学校选定的参赛项目,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指导小组,向学生讲解纪实摄影的步骤和要求,还带领学生冒着酷暑深入企业,拍摄了大量与社会、职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摄影作品。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则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深入职业岗位第一线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职业理想,主动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都谈道:在上专业课时,看到教师熟练的技能,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在实际操作中,找到了学习专业的乐趣。竞赛活动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师对于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
搭起交流互动的平台
“我要告诉同样选择了职业学校的同学们,不要因为在中考中的一些失误而让你的人生走向下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专业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这段有感而发的话出自浙江省上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陈静的“我爱我的专业”征文。许多学生还写到自己参加实习、技能比赛和顶岗的经历,并从中体会到了专业的实用性,开始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正是在这样一些反映学生心声的作品中,折射出竞赛活动在促进学生认识专业、促进学校改进教学方面的效果。
“竞赛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开展,重竞赛结果,更重活动过程。”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说,此项活动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展示风采,实践育人。参赛作品展示了广大中职学生的才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德育实践活动,也进一步坚定了理想、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二是师生互动,增强实效。竞赛活动的举办,为广大中职学生搭建了与教师和学校交流、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创新途径,推动工作。(本报记者 刘琴)
《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27日第2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