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详细内容

行业新闻

为什么专挑“语文教育”这个“软柿子”捏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07-04-21 16:32:00 浏览次数: 【字体:
现在什么最时髦?那就是“骂”。

  现在“骂”什么最容易出“彩”?那就得是教育和足球,从这两个里面再挑一个的话那就是教育。

  骂教育从哪个方面骂最容易下笔?骂语文教育。

  上面的几个论题是很多评论者心照不宣的小秘密,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误尽苍生》(1998年第3期《北京文学》)为开端,以《语文怎么了》(中国青年报6月21日冰点)为新世纪暂时的“高峰”,一场对语文教育的长期并且周期性的“讨伐”使语文教育界风声鹤唳。诚然,语文教育有它自身难以克服的弊病(无论哪个年代,语文都是个费力不讨好的角色),整个教育界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把教育界所有的过失甚至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的人格缺陷都归罪于语文教育似乎有些不妥,也太不讲究实事求是。

  中国有句俗话,叫“专挑软柿子捏”,依我看,人们之所以对“声讨”语文如此热心完全是因为语文是一只“软柿子”。

  从与其他行业的对比看,教育行业是一个最“软”的行业,因为公检法、银行、电力哪一个不是“老虎”?你看见谁整天指名点姓的骂过它们(当然也有例外,国家给撑腰的时候,或者谁倒台的时候)?教育要什么没有什么,根据欺软怕硬的古训,所以只好挨骂。

  而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比较则是教育行业最“下等”的公民,不骂语文骂谁?

  从教学效果上看,语文是最难见效果的,并且对语言文学的“悟性”不是像数理化那样做几十几百套题能够培养出来的。从教学内容上看,语文最不容易把握。相比数学学科,年级阶段与数学的教学内容有极其严格的分界,语文却很难做到这一点。由这两点看,先天的不足使语文成为一个好象最没有实用价值的学科,同理科比,我们很难说我们的哪一点能力是从语文课堂上学来的。所谓工具学科的意义,很少有人去体会,去琢磨。以至于一个最基本的母语学科已经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边缘学科了。所以,在追求快速功利的中国,语文先天就“软”。

  从大众的接受与理解能力上看,语文被认为是一个是人都“懂”的学科。小说谁不会看?“瞎白话”谁不会?从“旧书橱”里“淘”出一本“老字典”来谁都能是一个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最“容易”是大多数人对语文的认识,语文教师最“废物”是大多数人在心里对语文教师的评价,甚至对语文教师有“臭教语文的”说法。但数理化或者英语什么的则不然,那不是一般人都能会的,你看一遍《高数》该不认识123还不认识,可看一遍《红楼梦》的可就什么卫星都敢往上放了。所以语文教育在后天的环境中被人们用别样的眼光给看“软”了。

  从成材的角度看,陈景润那样的天才百年不遇,可韩寒之类的“天然美玉”每年得出几百位,这在很多人看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语文教育培养不出什么人才来,只是聋子的耳朵而已。

  再加上很多人有怀旧思想,有“海外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想,使语文的地位更“软”。同别的学科比,语文学科与海外的各学科最没有可比性。因为数理化不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改变内容,而语文则与地域有很大关系,甚至有的地区都没有“语文”这个概念。但正是这种“没有可比性”给很多人提供了巨大的“批判空间”。

  可是,“怀古”的人没有想到,崇尚“四书五经”的清朝与民国产生的汉奸比任何一个时代都多;而人们津津乐道的“台湾教育”年年被国民“批评”(7月5日新华网台湾年年教改备受批评看岛内学生怎么考大学)。

  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人们选中了教育行业中的语文,即骂的“痛快”,又不用整天胆战心惊。捏中了语文这个又“软”又“甜”的大柿子,何乐而不为呢?(责任编辑 江郎)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