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详细内容

行业新闻

新华网:大学生到技校“回炉” 好钢为何还要加把火?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06-14 22:02:45 浏览次数: 【字体:
  

        新华网济南5月13日电(记者张晓晶)近几年,技校生走俏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对比,部分大学生在多次求职碰壁之后,选择了到技校“回炉”,而且这种情况呈逐渐增多之势。

        曾到山东冶金技术学院“回炉”的李达声,如今已是山东一家大型钢铁集团的班组长,月薪五六千元。他对记者说,自己当初上技校时
也很无奈,本来大学毕业就想进大单位工作,但学的东西在就业市场上没有什么分量。

        “我是不得已才进技校的,但没想到柳暗花明,我现在不仅收入超过了很多大学同学,而且在企业也很受重用。”

        山东冶金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罗振强说,从2002年以来,到技校“回炉”的大学生多起来,而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这些学生大多是高职毕业生,因为大学阶段学习理论知识多,动手实践能力差,找工作都遇到了困难,而培养动手能力正是高级技工学校的特长。这些学生来了以后都是从零开始,由于理论基础好,成绩都不错,就业形势也很好。有的学生到了钢铁企业,两年内月收入就达两三千元。

        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严善林告诉记者:“高职毕业生来我们学校‘回炉’的,每年都有二三十人,我们都不当新闻了。我们是学制教育,如果有短期培训,来的大学生会更多。”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主任刘志业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只有3.5%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0%-40%的水平。从经济发达地区蔓延到制造业密集的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技工荒”,已成为影响不少企业发展的瓶颈。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却远远不能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校专业设置就与市场需求错位,专业改造步伐缓慢;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导致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大学生“回炉”虽然是在就业困境下的一种理性选择,但毕竟会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让大学生的成才道路更顺畅,少花费一些成才成本。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