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新闻>详细内容

行业新闻

广州日报:世界读书日调查:穗近8成中学生没时间读课外书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06-14 22:03:05 浏览次数: 【字体:
  

        今(23日)天是第12个“世界读书日”。如今,可供阅读的图书异常丰富,可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却在随着年级升高、功课增加而减少。《广州日报》记者记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中学校园,高考指挥棒下学生们被沉重的教科书和堆积如山的教辅书压得气喘吁吁,课外阅读成了奢求。

  记者调查

        九成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不足1小时

        “世界读书日”前夕,《广州日报》记者专门组织一次针对中学生读书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了广州市第7中学、市2中、市16中、培正和知用等6所中学653位同学,有效问卷回收653份。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有74.5%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在阅读内容上,休闲类娱乐类杂志受到热捧。

  阅读认识:

        七成学生认为很有必要

        在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上,有74.5%的中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具有网络、电视等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可取代的意义;11.9% 学生认为“无所谓”;13.6%学生认为“读书或看电视只要能得到想要的信息就行了”。对曾经受到热议的设立“全民阅读日”问题,71.2% 学生认为“很有必要”。

        再看看学生家庭阅读条件,71.2%学生阅读的课外书来源是“自己在书店购买的”;15.8%学生“从图书馆借的”;12.4%学生是跟别人借的,只有0.6%学生“从不看课外书”。对待孩子买书的问题,75.4%的学生家长“非常爽快”; 只有0.5%的家长对孩子买书不支持。这当中教辅书所占比例,46% 学生反映所买的书中教辅书占了一半。

        阅读时间:

        77.8%学生称被功课霸占

        在阅读时间和计划上,每天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的同学只占7.6%;有50.3%的同学阅读时间“不固定,隔几天就会看书”。而在双休日,有43%学生躲在家里“用来做一大堆作业习题”;25.7%的同学忙于“参加各类型兴趣班辅导班”;11%学生“经常上网QQ聊天、玩游戏和看电视剧”;只有18.3%学生会“经常安排一定时间阅读课外书”。对阅读课外书的现状,77.8%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只有15.2% “想阅读,也有充足的时间”。

        阅读类型:

        休闲娱乐类杂志受热捧

        学生最常用阅读方式,“多数看看杂志报纸,快速浏览”占了32% ;“喜欢传统书本阅读”占23.7%;“网上阅读”居多,占44.3%。

        涉及阅读课外书类型,“休闲类娱乐类杂志”受到热捧(362人次);其次才是“文学名著、科普知识等”(253人次),网络读物(163人次)和流行小说(156人次)同样有不少学生读者。

        作家体悟

        15岁前须基本读完或至少知道中外名著

        讲述者:郭小东(作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15岁是个非常重要的年龄,既浪漫又危险,而这一切又似乎取决于这之前有着怎样的生活。我15岁初中刚刚毕业,恰逢“文革”。但是,此前我几乎读遍了当时流行的中外名著。不过大多是浏览。一本《红楼梦》一个星期就读完了,《林海雪原》大约也就一两天。

        我以自己的体悟,强调一个人在15岁之前,必须基本读完或浏览,至少必须知道中外文学名著以及经典作品。童年少年的艺术初感是导引终生的。15岁之前的读书历程,会使人成年之后变得自信而且满怀抱负,书中的世界和卓识成为人生的精神资源,成为生命的一个符码。

        成年之后,读每一本书,都有似曾相识的亲近感。皆因它唤起了童年的读书记忆。我以为初高中生应该尽可能多地读文史哲、经典的名作之类的书,可以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地读,一定要涉猎广泛。日后趋向专业了,才有选择地精读。读书其实是一种积累,它无法速成速长出什么成果。

        现在流行读图,可是读什么样的图,却是大有讲究的。上初一时,我偶尔读到一幅列宾的油画《意外归来》,革命者突然回到久别的家中,画面上是惊愕的妻子,心情复杂的母亲,诧异的女佣和在不同年龄上存有依稀记忆的儿女。我忽然悟觉到创作的本质及其方法。我不再去书中寻章摘句编织文章,我忽然明白了应该如何写作:把生命生存的原貌及彼此关系写出来就对了。没有读书,就不会有“悟”。而悟,是生命流动的源泉。

  个案一

        课余时间几乎被兴趣班排满了

        讲述者:王同学(男,越秀区某省一级中学初二学生)

        我从小学就喜欢语文,很小我就读了很多课外书,爸爸妈妈也总是鼓励我多阅读。爷爷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每次放假回老家,他总是布置我背诵古文、古诗。

        上了中学,功课负担重了,爸爸妈妈对我提出新的要求,为了考好成绩,我每晚都要做大量习题,阅读的也都是和作业有关的内容。特别上了初二,我见到初三的大哥大姐们经常连假期还要回校补课。自己心底也开始暗暗紧张,过去喜欢阅读一些名著,也只能利用周六周末草草翻阅一下。可是,休息日我还要上物理、数学兴趣班,还要弹钢琴。面对排得满满的任务表,哪还有时间去阅读?

        个案二

        高中后父亲不再支持我读名著

        讲述者:李同学(女,越秀区某省一级中学高二学生)

        上小学和初中时父母经常为我买回一些名著阅读,鼓励我多阅读,平时每天多看看新闻,休息日也看看电视剧。上高一以来,老师总是布置大量习题,老师对我说,你成绩是不错,但是参加高考需要拔尖才能上一所好的重点大学。

        父母对我的态度也开始改变。他们见我休息日看连续剧就会在一旁唠叨,也不像以前那样支持我课外阅读了。父亲怕我上网太多,竟不经过我同意将本来买给我的电脑抱走了。有一次他见到我手里抱着一本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很生气地过来提醒我不要再看了。“等考上重点大学再慢慢看”成了父亲劝我不读课外书的口头禅。

        教师说法

        摒除急功近利心态 以韧劲坚持阅读

        讲述者:徐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科组长、高级教师)

        我最大的感触是如何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真正让学生们拥有更大更自由的空间,这是目前摆在全体语文教师面前一个最大的困惑和难题。中学阶段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段,我们的孩子恰恰在这个时候被沉重的功课占用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所推崇的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应试教育的矛盾,要推广有兴趣的阅读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摒除急功近利阅读的心态,面对应试教育带来的学业负担,我们实在更需要以一种坚定,一份勇气,一股韧劲坚持经典的阅读。

        专家评点

        无思想深度“文化大众”危及民族素质

        讲述者: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多年担任广东高考语文科评卷组组长)

        课外阅读与课本学习不矛盾,与高考不矛盾,它只会促进课本学习、提高高考水平。所以我主张,中学生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

        对课外阅读途径,我认为报纸杂志阅读、网上阅读和传统的书本阅读都是必需的、有益的,轻视现代传媒的报纸杂志和网络阅读,将会使自己的知识视野变得狭窄、知识内容单一和陈旧。但无论如何,传统书本阅读仍是最基本的阅读途径,像各种版本的文学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其他传媒永远无法代替的。

        问卷调查显示,有63.9%的中学生是“想到什么看什么”,结果便可能出现以大众文化产品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情况。我们不否定大众文化的价值,但一个民族一旦只有大众文化,或人们只热衷于大众文化,而传统书籍的经典作品却无人问津,那么,势必造就大批无思想深度的“文化大众”,整个民族素质必将下降。长远而言,这种倾向令人担忧。

        “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年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都会给心爱的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回赠的却是一枝浪漫的玫瑰花。这一天碰巧又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读书有奖征文颁奖

        昨天(22日),广东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等在广州图书馆举办了“2007年‘世界读书日’广东省读书有奖征文比赛活动颁奖仪式”。60多名学生成为有奖征文优胜者。昨天(22日),广州图书馆广场还举行“百人大型诗歌朗诵”和首届广州市中小学生图书交换活动。 (记者 黄丹彤 通讯员 欧小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