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材热的冷思考
全国在校大中小学生2.6亿,以平均每生每学年占有教材和教辅用纸量为1.65千克计算,每年全国仅这一项就消耗专用纸张429000吨。造这些纸要砍倒6006000棵生长20年以上的树木。这占全国印刷用材总量的一半。可怜“教材扩张,森林遭殃”。
自从实行“一纲多本”政策以来,出现了教材和教辅的多元化。介入教材的编写、出版、发行的部门和渠道也就多了。至今,获准出版教材的大型出版社至少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华师大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等。投入出版教辅的出版社更多,2001年统计数据:全国566家出版社中,参与教辅出版的至少有528家,共出版66200种;2003年增到80000种。其中雷同、重复的选题不计其数。有人统计: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上架的上千种新编教辅图书中,带“黄冈”二字的竟达219种。
销售教材和教辅的网点星罗棋布,仅今年三至五月份全国民营教辅图书订货会就有四场。参展出版社由往年30多家增至64家,订货单位达到320家,订货码洋高达5亿。
教材和教辅的出版发行占全国出版发行总额的半壁江山。
全国在校大中小学生2.6亿,以平均每生每学年占有教材和教辅用纸量为1.65千克计算,每年全国仅这一项就消耗专用纸张429000吨。造这些纸要砍倒6006000棵生长20年以上的树木。这占全国印刷用材总量的一半。可怜“教材扩张,森林遭殃”。
此外,我国教材和教辅的建设在盲目和无序的出版和发行的竞争中所造成的纸张浪费,也是令人惊心和痛心的。其一,在同一个地区(甚至同一所学校)采用多种版本教材的情形比比皆是。为了赶在课前到书,出版社在尚未(或无法)准确把握实际订数之前就根据估计开机印刷,结果造成大量退货和积压。其二,我国教材最大弊端是不稳定(季季修订出版,许多旧版教材犹如台历,过时作废)。积压的教材和教辅惟一的出路就是作为废纸卖给废品收购站。教材管理者倘若定期或不定期到出版社和书店的书库走一走,到废品收购公司的仓库看一看,呈现在咱们面前的将是堆积如山的没有打开的教材和教辅。见到此情此境就会痛感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常在商海遨游的人或许司空见惯,我国制造的鞋子囤积数达240亿双(全球人均4双);小轿车已库存13万辆;备用乒乓球可供全国人民打若干年……这些东西尚比教材幸运一些,因为它们不至于半年就成了垃圾。
俗话说:“木贵如金”,森林为地球之肺,无论怎么估价树木的意义都不过分。专家从净化空气、改良土壤、涵养水源、为鸟类等动物提供繁育场所等角度测算,一棵50年树龄的大树的累计价值为19600美元。对于以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资料养活22%的世界人口的中国,森林可谓宝中之宝。森林不光为教材而存在,但是教材却靠森林的存在才能存在。
中国的生态、能源问题已引起国际的关注,我们每个民众还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吗?
面对我国巨大的用材量与贫乏的森林资源的反差,怎么办?教育者和出版者可以有所作为吗?
精简课程。这是减少教材和教辅品种的前提。尽管历届政府都主张“精简课程,减轻负担”,然而,一不小心,课程便越减越多。笔者主张下决心从总体上精简一定比例的课程和教辅。
稳定教材。这可以使教材和教辅在上下届学生中轮转使用,延长使用周期,提高纸张利用率。改革开放以来,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和国外先进经验,诸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惟独教材回收使用方面拒绝学习外国,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教材多变 旧教材不能沿用 。如果社科类教材实在稳不下来,那么理科类教材总该稳它一定周期吧。
抓紧教材模式的改革。用木材造纸的惯性将随着全球木材的日趋供不应求而不得不改变,发展电子教材、光学教材、塑料教材等方面的研究和成果推行势在必行。
改善教材和教辅管理。由于应试教育这个顽症促使教材和教辅这块肥肉的价值倍增,会导致所有教材教辅管理者都是有利可图的。于是,争夺教材教辅之战愈演愈烈,因此导致了教材教辅管理上的失控:其一,多头管理,教材的设置和设计,教辅的选题和出版,教材和教辅的印刷,教材和教辅的发行,教材和教辅的使用,各有各的管理部门;其二,人们也许没有想到教材教辅管理的死角竟然在教育部门内部,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教委、教育厅局等 和各级各类学校介入掌管教材和教辅进校门的红绿灯,参与教材和教辅市场运作,各级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和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巧立名目(如:科研、调研、质检、测评、竞赛、参谋、决策等)编印五花八门的学习材料诸如:纲要、习题、试题和教辅的教辅,为辖区学校提供商业化服务(自产自销),各级各类学校拥有一整套的教辅编、印、发内循环机制和设施(所有大专院校和部分中学还有校办印刷厂),他们齐心协力以种种理由开辟创收门路,解决单位员工的福利问题,这些无底洞,所吞没的求学费用和耗费纸量是天文数字。教材教辅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欲求理顺管理秩序,寄希望于各级党委宣传部和政府教育行政机关,行使领导和管理职能,并希望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使教材教辅纳入有秩的管理轨道。
历史上也有几度出现过近乎“纸荒”的形势,好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理念指导下,教材的用纸困难勉强得以克服。那是在多少还有点纸 “有米之炊” 的情况下,经过千方百计的调剂才度过难关的。如果真正到了造纸原料断绝 “无米之炊” 时,什么红头文件也无济于事。还是要多一点危机感,始终把树人与树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轨道上来,从长计议,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正如加拿大一位哲人所言: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孩子,你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