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亲查迟到旷课 某重点大学一周查出3000人
这一天是11月29日,当晚,小闫就接到了团支书的通知,说这几天“风声紧”,尽量去上课。
在该校国际新闻专业2002级,很少出现在课堂上的一位班主任连续听了3天早课(上午1、2节课),接下来的几天,班主任不定期地出现在课堂上,让学生“有了一种莫名的压力”。
行政管理专业2003级的学生已经没了中途逃课的机会,因为在每节课的上下课之前,老师会各点一次名。
还有更严厉的措施。从11月下旬开始,小闫所在的北京某重点大学连续一周清查学生迟到人数,在每天早上8时,对所有教学楼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大面积迟到旷课让校方真头疼
“多的一天迟到的有八九百人,一周累计下来有3000多人。”该校教务处一位副处长告诉记者。但这个数字遭到了几位学生的质疑,“我们听到的说法是,一天迟到的有3000人”。
“学生大面积迟到、旷课,是不是一个很令学校头痛的问题?”对于记者的提问,副处长回避了“头痛”二字,只是认为“应该重视”。
12月1日,该校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本科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在会上教务处通报了规范教学秩序等工作思路。据记者了解,此后,“学校党委办公会议至少两次提到迟到和旷课的问题”。
12月9日,记者前往该校采访,正好碰上学校召开有关教学工作的会议,一位副校长很开明地让记者旁听了整个会议。一位学院领导在发言中指出,学生大面积迟到、旷课,如果不管的话,会导致教学质量大面积滑坡。
经常逃课的小闫最近非常“老实”。因为现在,迟到、旷课和学生的综合测评挂钩。在媒体管理学院,一位同学透露:“每缺课一次,将扣除该门课总评成绩5分。”在计算机软件学院,“迟到10分钟内,累计3次算旷课一次,到一定数量就不让考试。迟到超过10分钟,就关闭教室门不让进”。有同学仅仅迟到1分钟,也被关在了门外。在那几天,上午没课的同学经过教学楼前,总会看到不少同学背着书包骂骂咧咧,然后沮丧地离开。
每一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前所未有地点名了,这让一些老师和同学很不适应,但是没办法,因为学校“将教师点名与其岗位津贴等挂起了钩”。信息工程学院的一位老师在每次点名后,最初总是忘记上交考勤表,被催交几次后,才习惯。
尽管这些办法在教务处一位副处长看来,“不高明,有待于进一步推敲”,但效果很好。正如动画学院的洛老师在12月9日的会上所言,他们天天查,已经没有迟到的现象。
校方还采取了断网措施———由以前的全天都能上网,改为周一至周五的中午12时至晚上11时。
学生别扭:这是中学式的管理办法
这些“不高明”的办法,让不少同学觉得“别扭”。有人将之称为“中学式的管理办法”。
12月9日16时,记者还旁听了校方与20多位学生的座谈。一位同学当着副校长和教务处副处长的面,言辞激烈:“你断网,我可以玩游戏;你断电,我可以去网吧;你不让回宿舍,我可以在外租房。我不想上课就不来上课,你能怎么办?”
“用强制和行政手段把学生从校外拉进课堂的做法很不得当。”国际新闻专业2002级的小广同学说,在解决逃课问题上,他只感觉到学校在约束学生,却不知道在提高课程吸引力上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课精彩了,出勤率自然就会上去。如果这学期有张老师的课,我保准6点就起来占座。”张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2003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小原因为剧社演出,上周的《西方哲学史》没有上,但她让同学用MP3把整堂课录了下来。“要没事,那课我肯定去,因为老师很有魅力。”小原说自己情愿逃的课,“实在是因为老师讲得很滥,两小时下来,信息量很少,一节课不去也造不成损失。”和很多同学的观点一样,她认为学校强制把学生拉回课堂,其实是治标不治本。
一些同学认为学校应给予学生选择上哪门课的权利。信息工程学院2003级通信工程专业的小李认为,“学生有选择老师的权利,同一门课,有几位老师,到底由谁来上,学生自主选。这才是制止逃课最直接的办法。”他说,这学期学校规定他们必须选一门经济学课程,而开出的只有宏观经济学一门,不喜欢也得选它,至今小李只上过两次课。
小林是新闻传播学院2003级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她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学经常逃的课大多是必修课,不点名的选修课出勤率反倒很高。
在座谈会上,教务处副处长问大家:为什么迟到的学生会这么多?他得到的回答与记者的采访所得大同小异。但动画学院2002级的一位男生补充了一点:最主要还是在于学生的惰性。
副校长对他看到的这种场景显然很不满意:8点钟的上课铃响了,一些学生还在踱着四方步。“感觉学生总体有些浮躁,缺少求学的紧迫感。”他告诉在座的学生:“迟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作为大学生遵守学校制度是起码的原则。有些制度不合理,大家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反映。”(文中学生为化名)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