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班导师”替代“班主任”是一个进步
沿用已久的“班主任”称呼是否不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观了呢?成都列五中学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班主任”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一个管理者,而不是一个服务引导者,因而他们首开先河,将“班主任”改成“班导师”,在全校范围内实行“班导师”制。(据《成都商报》12月5日报道)
别小看了名称的改变,此举实际上意味着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习惯上,学校把“班主任”一职授予某老师,等于任命他为该班的最高领导人,就相当于企业的法人代表,必须负起所有的班级管理事务,学校对其要求只有两个字:管好。而“班导师”制的实行,用该校校长吴光平的话说,就是要变“官职型”的管理为“服务型”的指导,让教师从一个传统型的管理者转变成为学生行为的引导者。笔者欣赏此举,以为“班导师”制的实行有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笔者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体会最深的是管得过死。班主任作为管理班级的全权代表,时刻对照校纪校规,方方面面去管到,惟恐学生犯规。为了达到“管好”的目的,班主任总拿校纪校规说事,实行高压政策,不许学生有任何“出格”行为。原本生龙活虎、个性鲜明的学生都被管理得服服贴贴,棱角全无。“班导师”则重在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做人,包括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让学生自己学会管理自己。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能够得到保护和培养。
二是有利于消除体罚现象。校园体罚现象早已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班主任的权力过大。班主任既然被授予全权管理班级的责任,他就具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势,凡是敢忤逆其意志的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师德观念不强的老师就会对违纪学生施以体罚。列五中学要求班主任完成角色转型,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让其还原为一个普通的育人者;且规定允许学生犯错、改错、下次反复,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就消减了班主任的权力,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扼制某些班主任的嚣张气焰,使他们轻易不敢对学生下手。
三是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列五中学对“班导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有高尚的丰富的情感,有宽容的接纳的胸怀,有健康的广泛的爱好,有端庄的仪表,有诙谐幽默的谈吐等。这不是学生所向往的教师吗?变“班主任”为“班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实现师生平等。两位女生说得好:“以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都是让同学站着,自己坐着。现在我们的班导师总是和我们平等地交谈,给人的感觉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循循善诱的长者,很亲切。”“班导师”制的推出,让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平起平坐,这将有助于促进校园民主平等气氛的形成,最终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班导师”制推出的同时,列五中学如能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班级考核制度和班主任评价体系,则此举值得期待。(作者:王学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