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学院发展的推动力
产学研合作:学院发展的推动力
2004年11月20日,地处苏北的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吸引了全省教育界的目光。在省教育厅、建设厅和劳动厅的支持下,该院牵头承办了组建江苏省建筑职教集团研讨会,启动了江苏省建筑类院校和企业共同打造建筑职教航母的崭新篇章。这是该院为推动江苏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形成建筑类教育立交桥的一次大胆探索,也是该院10年产学研结合的又一轮新的创举。
围绕市场设专业
“专业是学校教育与行业经济的接口,是调动企业办学积极性、保证人才适销对路的首要环节。”院长肖仁政指出,“运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首先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等方面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没有这个大前提,产学合作教育很难得到落实。”为了搞好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调整,该院成立了由上级主管部门、行业管理人员、实训基地、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教授、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专业顾问委员会年会,及时通报办学情况,听取专家意见,改进教学方法。目前,全院45个专业均建立了自己的专业顾问委员会,汇集各行各业的“智囊团”成为学院了解市场人才需求的敏锐触角。同时学院还利用每年召开校内人才供需洽谈会的机会,组织力量,深入各行各业,对各类企业技术现状和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建立数据库。企业急缺什么人才,学院就开设什么专业。如建筑业迫切需要新型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学院就开设了古建筑、工程测量和钢结构等新专业;了解到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城镇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就开办了城镇规划与建设专业。由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培养适销对路的“教育产品”,自然也就带来了就业的“满堂红”。该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高,2002年就业率为82.57%,2003年为92.34%,2004年为98.77%。
围绕市场设置专业,实现了学校与行业的自然衔接,为实现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办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建筑类专业一马当先,领跑产学研合作。学院依托土建类专业建立了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监理公司、建材检测试验室、环保工程公司等5家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办企业,它们对外是创收的科技企业,对内是学生实习的实验实训中心,真正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学院还积极拓宽校外实习基地,土木工程系先后与徐州一建集团、南京三建、南通四建等20余家建筑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接收学生实习。
土建类专业的一路领跑,带动了其他专业的“万剑齐发”。煤炭行业是艰苦行业,技术人员不愿去、留不住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了帮助煤炭企业解决人才培养之急,学院的成人教育学院把培训班办到矿上,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计划。几年来,共为8个矿培养建井专业技术人才650余人。
校企联姻带来双赢
企业为学院提供人才需求的种类、规格、数量,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还及时提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行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使学校及时掌握行业发展信息。同时,这些企业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请他们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企业通过产学合作,利用高职院校人才密集、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人才培训和技术咨询等方面得到学院的支持。产业部门的实践环境、实训或实习场所,便于研究成果的中试或转化,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双证书”的取得。一部分优秀的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有的还被用人单位提前录用。
“课堂设在车间,教学融入实践,这真正符合高职教育所培养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要求。”肖仁政介绍说:“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共建立了48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36个国家应用技能鉴定站,35个校内外实习基地。通过“三步走”的方式大大缩短了毕业生上岗适应期。学生第一年在学院实验室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第二年分别到全国的教学实习基地和校内科技产业进行锻炼;第三年则成为技术尖兵,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