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产品融入“华商名品”专题课堂
2024-2025学年第1学期,在市场营销专业2024级的《中华商业文化》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将牡丹产品巧妙融入“华商名品”专题课堂,旨在深化学生对洛阳当代商品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一、具体做法
(一)精心筹备课前活动
教师提前一周向洛阳牡丹瓷博物馆提出申请,约定带领学生前往参观考察的时间,并租赁好大巴车。课前,教师将众芳集团的一朵牡丹全花茶和函关窑公司的变色牡丹杯带入课堂,并准备了一些信阳毛尖、金骏眉、光山白茶,用保温壶装满开水。此外,提前发出通知,邀请喜欢饮茶的学生携带无色透明水杯参与课堂体验。
(二)课中精彩展示与深度体验
第一阶段:在介绍完不同种类茶叶的产地和主要功效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口味选择茶叶,泡茶,品茶。随后,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从茶叶外观、茶汤颜色及口感等多个维度对比绿茶、白茶、红茶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教师现场泡制一杯牡丹花茶供学生品鉴,引导学生从色、香、味、形等方面对花茶进行评价,并建议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牡丹花茶的功效与禁忌。
第二阶段:在简要阐述我国瓷器商业文化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洛阳牡丹瓷和函关窑变色牡丹杯的独特魅力。当开水缓缓倒入牡丹杯,杯体上的牡丹花奇迹般地由白变红,这一幕令学生们惊叹不已。教师借此契机,鼓励学生课后探究牡丹花变色的奥秘。
在讲解丝绸和中草药商品文化时,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牡丹丝巾与丹皮等产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课后实地考察与实践
利用周末时间,教师组织学生前往洛阳牡丹瓷博物馆参观考察。博物馆工作人员从技艺传承、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市场布局等多个角度全面讲解洛阳牡丹瓷的商品文化,让学生在亲眼目睹牡丹瓷制作工艺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考察结束后,要求各学习小组结合实地考察与网络资料撰写考察报告,并制作成PPT或PDF文档,按时上传至学习通平台。
(四)项目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环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各小组依次上台汇报展示考察报告。内容涵盖洛阳牡丹瓷的发展简史、产品特色分析、对牡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考察收获等。通过汇报,教师检查学生对洛阳牡丹瓷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及商业价值的理解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演讲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阶段,小组互评与自评相结合。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报告进行评价,分析其优劣势,并与本组报告进行对比。
第三阶段,教师综合评价,从考察报告内容的完整性、PPT制作水平、讲解表现等方面给予点评与指导。
二、教学效果
(一)教师教学能力明显提升
《中华商业文化》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传统授课模式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本次课创新教学形式,融合教师展示、学生体验、集中讨论、实践考察、考核评价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也大大提升。
(二)学生专业素养稳步提高
通过了解牡丹花茶、牡丹瓷、牡丹变色杯、牡丹丝巾、丹皮等牡丹产品,学生对洛阳牡丹产业及其在洛阳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实地考察洛阳牡丹瓷博物馆,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中华瓷器的独特魅力,更使他们对专注、敬业、精益、创新的工匠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对洛阳商业经济与商品文化的探索,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家乡情怀得到显著增强。
(三)牡丹品牌形象广泛传播
对于非洛阳籍学生而言,牡丹产品无疑是一个充满新奇与魅力的新事物。当他们亲眼目睹牡丹花在水中、杯子上、瓷器上绽放的那一刻,眼中闪烁着惊奇与喜悦的光芒,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并在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分享。这一行为不仅有效推广了牡丹产品,更使牡丹品牌形象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提升。
三、教学反思
本次《中华商业文化》课程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与改进之处。
(一)课前准备需更加充分细致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安排,提前做好教学资源(如课件、图片、短视频等)与教具(如茶品、变色杯、开水等)的准备工作。同时,对于外出考察的时间、地点、人员与车辆等细节也要进行周密安排,确保授课活动有序进行。
(二)教学安排需注重主次分明
鉴于《中华商业文化》课程学时有限,每周仅2学时,且“华商名品”专题需在一次课内讲完,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应突出重点。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对茶叶、瓷器、丝绸和中草药的接触程度及兴趣程度,重点介绍茶叶与瓷器的商品文化。同时,教师应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进行紧凑把握,确保教学内容的高效传递。
(三)教学目标需明确合理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茶叶、瓷器、丝绸和中草药的商品文化与发展历程,发掘商品的文化内涵并弘扬我国优秀的商品文化;通过项目考核深刻领会中华商业文明成果并大力传播商业文明。
总之,教师通过课前准备、课中展示体验、课后考察实践以及项目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将牡丹产品巧妙且深入地融入课堂。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程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洛阳牡丹产业及其在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考察,学生对专注、敬业、精益、创新的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情感认同。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与评价体系,为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全面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