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业职业学院2018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2018年,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精神,积极推进艺术教育发展并取得较大成绩。本年度,学院将艺术教育作为促进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有效整合了校内艺术资源,优化了艺术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进丰富艺术教育第一课堂内容和第二课堂形式,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开启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景观。现将学校年度艺术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院艺术教育工作现状
(一)落实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升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领导理念,营造良好地育人环境
公共艺术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一样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学院切实落实《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较好地把握了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和《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进一步明晰,领导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充分认识到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和综合人文素质,也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提升我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公共艺术教育逐步得到重视,管理机构得到加强,教学核心地位得到了加强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学科专业建设上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坚持把公共艺术课教学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列入学院教育发展规划。
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由团委牵头,党政办、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基础教育部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公共艺术课教学的指导和协调。
二是在团委的指导下,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始终本着“开拓青年视野、拓展素质、繁荣校园文化”的宗旨,已发展形成了专业知识类、志愿服务类、励志教育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竞技类、心理健康类、实践技能类等80余个社团。社团联合会在学校党委领导、团委指导下,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社团联合会内设机构完善,由学生社团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包括:主席、副主席、办公室委员、宣传部委员等。每年,社团联合会的学生干部,都要经过严格的面试筛选、社团推优等方式,面向全院挑选优秀学生干部参与社团管理工作。
三是教务处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健全各类人员的职责,制定管理制度,把公共艺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为落实公共艺术课并保障教学效果提供了保证。
(三)稳步推进,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强了公共艺术课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院共有 13名专职教师参与了全院公共选修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是认真组织公共艺术课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公共艺术课程列入文化素质教育限定性公共选修课程。学院每年开设有5门次以上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课程包括美术、音乐、影视鉴赏、艺术鉴赏、书法等,每年约有1500人次修读。学院有动漫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环境艺术等艺术类专业,定期举办作品展、演唱会及各种讲座,参加各种专业类艺术比赛,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三是加强课程教材建设。针对公共艺术课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学院釆用从推荐的优质教材中选用,组织专家联合编写等办法做好学生公共艺术课教材供应,保证学生选修的需要。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空间
我院在艺术教育环境建设方面,坚持把组织、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立足点,将艺术教育环境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以其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师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师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熏陶师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是发挥学院公共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以“校园文化月”和“社团文化节”为契机,搭建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平台。举办“道德大讲堂”,邀请名家讲授艺术类讲座。在院团委的统一组织下,开展舞蹈、器乐、校园歌手、主持人、健美操、英语话剧、艺术作品等专项比赛,筹办大型诗歌朗诵比赛、元旦文艺晚会及校园文化月、社团活动月晚会等大型活动。
二是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优异成果。学院配备得力干部和教师指导社团活动。现有社团80余个。创办《林苑文摘》等刊物。
(五)加大经费投入,为公共艺术教育提供财力保证
近年来,我院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逐年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室和设备,基本满足我院公共艺术教育的循环利用和正常进行。图书馆现有艺术类纸质图书7千余册,并藏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图书和相关数据库,藏书门类及特色主要是结合我院艺术类所设专业。除此之外,针对艺术教育和文艺鉴赏特别是对开发和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等方面的图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收藏。基本满足了艺术类各学科对专业图书的需求。
(六)艺术教育科研工作步入正规发展轨道
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了《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规范、积极的机制支撑,近三年来申报艺术教育省级科研项目2项,为我院艺术教育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近年来我院工作着眼点主要放在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建立最基本的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教学管理规范等方面,学院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尚未及深入研究,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制度建设和管理不到位,特别是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推进。
(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一是课程内容专业化。部分教师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性质认识不清,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简单的把专业课移植到公共艺术教学中,没有着力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是缺少教材,学生一知半解。公共艺术课程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因为兴趣和侧重的不同,也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教材。所以,教师上课时往往推荐一本和多本参考读物,课堂学习与教材内容不能够完全对应,大多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可以鼓励教师自编适合课堂教学的讲义。
三是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学习目的不端正。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课并非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由于学习目的不端正,因而对选修课的学习也不重视,流于应付。
三、整改措施
(一)健全机构,理顺机制,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指导和管理
学院将成立“河南林业职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整合相关职能,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工作规划、教学组织、队伍建设、场地设备使用、条件保障等各方面统筹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开展。
在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结合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釆用优质教材选用和教师自编相结合,保证学生选修的需要,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釆取措施,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合的公共艺术课教师梯队。政策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同时也可以鼓励社会优秀人士开设专题讲座性的选修课,让更多学生扩大视野,得到启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比如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绩效考核等方面对公共艺术课教师加以倾斜,可能会使公共艺术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并产生放大效应,带来新的收获。
(三)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现代网络的发展,学生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公共艺术选修课设置的要求随着视野的开阔不断提高,因此,公共艺术选修课只有不断增加数量优化结构,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体系上,将开足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公共艺术》、《影视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女生穿搭技巧》、《生态文明》、《压花艺术》、《戏曲鉴赏》等,并计划每年开设至少10门次艺术类公共选修课程,供全体学生选修。
表 2018年“艺术与欣赏类”公共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院 |
公共艺术 | 2 | 基础部 |
影视赏析 | 1 | 信息与艺术系 |
中国传统文化 | 2 | 基础部 |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 | 2 | 园林系 |
女生穿搭技巧 | 2 | 基础部 |
生态文明 | 2 | 基础部 |
压花艺术 | 1 | 园林系 |
(四)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进行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价,釆取开课系自查与学院检查通报相结合,让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公共艺术课教学科研工作
学院科研部门要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专兼职教师开展公共艺术课教学科研工作,积极申报省级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并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推进公共艺术课教学动力,及时解决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推进高校公共艺术课建设。
总之,学院将进一步优化办学意识和工作路径,面向培养国家脊梁和领袖人才,进一步形成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通识教育融通互益的格局,构建具有林业特色和优势的艺术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教育改革事业。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中心的统筹职能,着力提升艺术专业服务全院学生素质教育与艺术通识教育的水准,实现艺术学科在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服务方面不可或缺的功能,将艺术教育中心建设成为学院艺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重镇,凸显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公共艺术教育的特色,持之以恒地打造一流的艺术教育,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