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晚报】灰喜鹊:人类的朋友
在洛阳,人们常看到一种鸟:它的头顶是黑色的,背部是灰绿色的,腹部是白色的,有长长的尾巴……它就是灰喜鹊。
灰喜鹊,又名山喜鹊、长尾巴郎。无论是在村庄还是在城镇,人们经常看到灰喜鹊三五成群地出现,或在地上觅食,或在树上发出沙哑的叫声。到了冬天,它们会几十只或上百只聚集在避风、僻静的地方休息。
除了在繁殖季节成对活动,灰喜鹊大多时候是成群活动的。它们的飞行速度很快,但飞不了多远就会停下,一遇惊扰则迅速散开,然后再聚集在一起。它们是人类的朋友,喜欢在人活动的地方出没,主要吃各种昆虫,也兼食一些果实和种子。
作为一种非常容易驯养的野生鸟类,灰喜鹊在家养的情况下,不用鸟笼一般也不会“离家出走”。它们和人比较亲近,并且能领会人的意图,经过训练后,能在果园或公园等地方助人类消灭害虫。在我国,通过人工驯养灰喜鹊来消灭林木害虫的成功案例很多,如在20世纪70年代的信阳,人们就用灰喜鹊来防治松毛虫。
据调查,只要3到5只的灰喜鹊,就能使近10公顷的林地、公园、苗圃等免受食叶害虫的危害。可以说,在这个方面,灰喜鹊为洛阳的绿化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灰喜鹊4月筑巢,5月产卵。它们多将巢筑在槐树上,每窝产5到6枚卵。雏鸟出壳后,18天即可离巢活动。
如今,又到了灰喜鹊的繁殖期,让我们保护好这些大自然的精灵,让它们多为人类做出贡献。
载《洛阳晚报》2017年5月17日B16版 (作者系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生态工程与旅游系副教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