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段普职比连续四年一比一
中职招生低于高中段招生总数百分之五十的,不得申报教育强县
编者按: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重点。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如何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创新。本报自今日起,陆续刊登各地为发展职业教育出台的政策、创新的举措以及来自基层鲜活的经验,敬请关注。
本报讯(记者 朱振岳)浙江省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日前收到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等职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委会颁发的获奖证书,该校学生一举获得了两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
校长翁孝川介绍说,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去年被国务院扶贫办、科技部分别命名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开展农民短训8期,培训并输送就业人员1200多人,引来了全球扶贫大会中国东部案例考察团的40多位专家前来考察。
与衢州一样,同属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丽水市,这些年来加大投入,中职教育同样取得了长足发展。该市中职年招生数从2000年的5459人增加到2004年的14668人;在校生人数从11309人增加到38695人。
这些年持续健康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已让浙江人尝到甜头,不久前该省提出:到2007年,要重点建设好200所省级重点职校、200所省级示范性乡镇成校和一批农村社区教育示范区、200个省级示范专业点、20个省级中职学校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说,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中,促进职教与普教协调发展是浙江发展中职教育的一条基本经验。早在2000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求高中段普职比保持1比1。2001年,省政府又专门召开全省职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必须
“做大做强”,并确定了“十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浙江规定:“各地在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对初中后分流的宏观调控,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数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50%以上;省教育强县应率先垂范,凡当年中职招生比例低于50%的,不得申报教育强县,评上教育强县后连续两年达不到要求的,取消‘教育强县’称号。”当年,全省各类中职学校招生就达22.2万人,比上年增加20.6%,招生增幅首次超过普通高中,普职招生比达到50.2:49.8。
据不完全统计,2001到2003年,浙江各地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资助达1800多万元,直接受益学生约2.3万人。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浙江职业教育发生了根本变化。2004年,全省中职学校在校生达81万余人,比2000年增加27万余人。全省现有172所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约有50%的中职学生在重点学校就读。近5年来,浙江共建设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6个,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8个,省级示范专业122个。2004年,浙江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7.5%,高中段普职比已经连续4年达到1誜1,基本实现了职教与普教的协调发展。
短评:发展中职政府大有可为
浙江省“大力发展职成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
在加强宏观调控过程中,要促进职教普教的协调发展,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实现普职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人才保证。中等职业教育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各级政府大有可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各级政府牢固树立“抓经济就要抓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思想,认真解决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浙江的经验还告诉我们: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我们要努力取信于民,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明白“要致富,学技术”;“要打工,读职中”等道理。实践证明,只有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有生命的教育;只有能够致富百姓的职业教育,才是受欢迎的教育。我们要不断改革创新,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继续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22日第1版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